那些奇特的岛(五)-马达加斯加,大大的美丽小世界
“ 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又大又小的岛,他有哪些雄奇壮美的景色呢?不会与华人又有关系吧?又有些什么历史故事呢?”
马达加斯加,估计通过好莱坞的动画,通过纪录片等大家都有所耳闻,之所以说又大又小,是因为在全球的岛中,它算是第4大岛,说它小是因为这是一个微缩的非洲大陆小世界。这是一片神奇土地,自然环境可盐可甜,有壮美雄奇的沙漠吻海,有鬼斧神工的石山红丘,有醉人心脾的椰林沙滩,有风吹草低的稀树草原,简单来说就是美,美的多样,美的独特。
01
地理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屿,仅次于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和婆罗洲。国土面积为59万2800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加湖南的面积。
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在被海洋包围的环境,走出了自己的进化道路。距离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毛里求斯直线距离也有近900公里。这就造成了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且独特。马达加斯加80%的1万多种野生动植物都是只在马达加斯加才有,全球独此一份。
全世界共计8种猴面包树属中就有6种只能在这里看到,全世界所有的变色龙种类中,有三分之二在该岛上安家落户(生物学家甚至有种说法是所有的变色龙都来源于马达加斯加)。部分生物学家也称马达加斯加为“第八大洲”。
世界上最小的狐猴
变色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海滩和雨林,中部以高地梯田为主。西部的风景以草原为主,其间点缀着石质山丘,落叶林和猴面包树大道,南部则以沙漠和多刺灌木林为主。仿佛把整个非洲景色捏到了一个岛上。
中部高原主要由片麻岩等组成。片麻岩分解成红砂岩、红土和更深、更肥沃的红土,马达加斯加因此得名“大红岛”。
西部风景草原点缀山丘。
东部海岸和南部沙漠的景色也是十分的美。
马达加斯加盛产蓝宝石,21世纪初,世界上大约一半的蓝宝石是在马达加斯加开采的。
02
华人的历史
马达加斯加的人口主要与非洲人民无关,虽然其离非洲近在咫尺,反而它的主要人口与东边4800公里的东南亚息息相关,主要与现在的印尼群岛有关。
他的民族则主要是法国人、印巴人、中国人等。马达加斯加的主体民族是与东亚东南亚有关,这个从其总统安德里·拉乔利纳的长相就可见一二。
岛上华人目前规模大概在5万人左右,岛上华人的迁移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波,时间大致在1840-1850年左右。有记载的第一个登岛中国人叫陈敖,原来居住在毛里求斯,以捕鱼和打捞海货为生。在一次捕捞的时候发现相比毛里求斯,马岛地广人稀,于是便呼朋唤友迁居于此。
1850-1901年左右,共计十余批中国劳工被运送到马达加斯加到务工,这是第一波浪潮,这是华人人口在4000人左右。最初的移民来自广西,但后来又来了较多广东人,主要是广东顺德地区。这时候国内因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一片混乱,在天涯海角的马达加斯加竟然有一批中国人在这里捕鱼种植,过着不一样的生活,世界真的很魔幻。
第二波,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批的中国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离家园,很多人也迁入了马达加斯加,主要以广东顺德地区人为主。这一波甚至比第一波的规模要大得多。华人的大量迁入引来了法国殖民政府的忌惮,后来出台了很多限制政策,导致后期华人迁出至加拿大、法国等法语区。
第三波,改革开放后,大批的中国人出海闯荡,马达加斯加迎来了第三波华人迁移。这一波的迁移来源多样,有福建、浙江等省份。
马达加斯加的华人大部分从事零售业。20世纪90年代,华人控制了一半的酒精饮料和纺织行业;到2000年代中期,华人在纺织行业的份额则增加到90%。马达加斯加社会华人和华人血统的后代,也在各行各业有较大影响力,这样的人很多,例如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工业部和警察部的高官等。
03
与法国的爱恨情仇
独立发展阶段。公元14世纪到1800年左右,马达加斯加岛内一直有着自己独立的国家的演变,直至19世纪初,拉达马一世统一马达加斯加,建立了马达加斯加王国。这种独立状态一直持续到1883年左右。
法国殖民阶段。1883年法国开始殖民马达加斯加的侵略战争,直到1896年马达加斯加沦为法国殖民地。
争取独立阶段。沦为殖民地50年之后,1947年3月29日,马达加斯加人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反对法国对马达加斯加的殖民统治,许多人在起义中牺牲。这些斗争一直持续到1960年。
再次独立阶段。1960年,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成立,马达加斯加人终于再次掌握了自己的国家。
直至现在,马达加斯加与法国仍然存在较多的领土争端,例如目前法国实际占领的格洛里厄斯群岛、特罗姆兰岛、留尼旺岛、印度礁等,都是马达加斯加声索的领土。(殖民帝国死而不僵,目前的海外领地仍然是遍布全球,哪怕离远法国本土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仍然有法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