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宋氏三姐妹:个个嫁给名人,成就不如姑姑,但人生同样精彩
古今山川蕴灵秀,不钟须眉钟巾帼。在中国的史册上传奇女子不计其数,她们的谋略、胆识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在民国,由宋氏三姐妹著写了一部传奇的史诗。大姐宋霭龄,嫁给一代富商孔祥熙,富甲天下;二姐宋庆龄,嫁给民国国父孙中山,被后人尊称为“国母”,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三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成为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作为一个时代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让人钦佩不已,但是你知道第二代宋氏三姐妹吗?第二代宋氏三姐妹便是宋子文的三个女儿:长女宋琼颐、次女宋曼颐和幺女宋瑞颐。
长大后,宋琼颐嫁给了美国留学时认识的同学冯彦达;宋曼颐嫁给了新加坡华侨余经鹏;宋瑞颐嫁给了菲律宾华侨杨成竹。
第二代宋氏三姐妹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颐”,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她们的父母之间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呢?三姐妹的人生又有怎样的精彩故事呢?
宋氏三姐妹
门第观念,初恋之殇
宋子文,民国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传教士宋查理,母亲是被誉为余姚巾帼女杰的倪桂珍。
宋子文
1917年,宋子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和妹妹宋美龄一同回国。回国后在上海,他在任职的第一家公司,便是由清代官僚资本家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公司,担任的职位是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的秘书。也正是因为宋子文和盛恩颐这层关系,所以宋子文常常到盛宣怀家里做客,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初恋——盛家七小姐盛爱颐。
盛爱颐和宋子文
盛家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孩子的教育。盛宣怀想要给女儿盛爱颐找一个英语老师,他想到宋子文是美国留学回来的,精通外语,所以商量之后宋子文便成为了盛爱颐的外语老师。
17岁气质美若兰,才华馥比香的盛爱颐遇上23岁风流潇洒,才华横溢的宋子文,两人之间注定不可能只是师生关系。在宋子文教盛爱颐英语的日子,两个人暗生情愫,私底下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亦知”这句诗确定了关系,两个年轻生命的碰撞,擦出的灿烂的火花,没有外人的干扰,他们仿佛是世上最逍遥自在又幸福的情侣。
盛爱颐
再美好的爱情都可能在门第的世界里破灭,盛爱颐和宋子文的恋爱很快就被盛家人发现。宋子文虽然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博士,但是当时宋家并没有什么名望和资产,而盛宣怀是清朝的重臣又是大资本家,压根看不起父亲是传教士的宋子文,认为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在他看来他的女儿是要嫁给官宦之家或者大富翁当贵夫人的,不应该嫁给这样一个“穷小子”,所以宋子文和盛爱颐的恋情招来了盛家人的一致反对。
盛家为了使两人不再来往,便将宋子文的职位调离到其他地方,不让他继续担任盛爱颐的英语老师,而盛爱颐也被关在家里不得外出,两个人便被断掉了来往。宋子文对盛家这样的安排感到非常屈辱,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执着的爱,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盛爱颐
此时远在广州的二姐宋庆龄发来信件,想要他到广州去帮正在革命的孙中山一臂之力。宋子文决定去广州之后,又偷偷去见了盛爱颐,想让她和自己一起去广州,一直处于闺中的盛爱颐,虽然对宋子文有着爱慕之情,但是她还是没有胆量跟着宋子文一起私奔,她只是给了宋子文金叶子并告诉他自己会在原地等他回来。这样的告别,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从此缺席了彼此的往后余生。
宋子文和盛爱颐的恋情就这样结束了,终究是没有抵住门第观念的施压,成为两个年轻人爱情路上的一段伤痛。后来,宋子文在给他的女儿取名字的时候,都给她们的名字加上了个“颐”字,用这种方式来纪念曾经那段回不去的爱情。
广州之行,锋芒初露
1923年3月,宋子文告别了初恋来到广州,凭借经济学博士的学历优势,在广州工作了三个月之后,便成为了筹备中的中央银行的代理行长。正值战乱,广东的金融情况不容乐观,宋子文积极对银行初步拟定的制度进行修改,用西方货币银行学说和相关制度取代先前不符合实际的制度,又主导拟定了中央银行条例和组织规则。
1924年8月2日,筹备中的中央银行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正式成立了,宋子文在筹备中央银行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央银行成立的时候他便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央银行行长。
宋子文
中央银行虽然成立了,但是现状并不好,中央银行成立的全部资本只有五万毫洋,大多时候都入不敷出。当时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战争的费用支出额度巨大,宋子文掌管着财务,每一笔收支都要经过精打细算,每一笔开销都分轻重缓急。
1925年1月,在北平病重的孙中山向宋子文发来急电,让他去北平。孙中山签署遗嘱的时候,宋子文是见证者之一。同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宋子文参与孙中山的治丧活动,这让他在国民党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的时候,宋子文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中央银行行长,同时担任了广东商务厅长、两广盐务稽核经理等职务,此时他已经成为包揽国民政府和广东财政的重要人物之一。
孙中山逝世
宋子文凭借优秀的管理才能,使得国民党和广东省的财政收入日渐增多。在任职期间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民党政府财政情况一改往日颓败的情况,开始变得欣欣向荣。这一系列举措也为广州国民政府地位的巩固和北伐提供了经济保障。
1926年2月24日,两广统一委员会成立。多了一个省合作,中央银行的财政情况并没有好起来,而且让宋子文操心不已,因为广西“三巨头”以为广西是一个穷地方,人口众多但可以支撑其发展的资金却不多,由此拒绝向广东的中央财政交税,每年还要中央财政拿钱来补贴他们。
中央财政应对前方战事的开销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还要出资去救助广西这个大后方的填不满的无底洞实在困难。宋子文在李宗仁前来要钱的时候,便想出了“苛政”方案来婉拒李宗仁要钱的请求。
李宗仁
李宗仁从广西来到广州便给宋子文打电话说:“财神爷,我到广州了,我广西的弟兄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来找你要饭吃。”两人一见面,宋子文便和李宗仁分析起现在中央财政的困境。
但是李宗仁什么也不听就是让宋子文给他们钱,而宋子文见状只好态度强硬起来对他说道:“中央财政已经严重收支难抵了,为了前方战事的开展,我已经挪用了父亲的财产,现在已经到了横征暴敛的地步了。”
李宗仁听到不由得笑宋子文是逼良为娼,宋子文见李宗仁有些松动,又动情地说道:“我也没办法,谁都伸手要钱,只能这样做了。”李宗仁沉默了,随后夸到宋子文好魄力能收拾这个烂摊子,又劝他不要继续实施苛政了。
李宗仁认为“为革命而行苛政,其功过是非,真是无法定论了”。这番谈话之后李宗仁没有再向中央财政要钱,而是开始用自救的方法解决广西的军费开支。
蒋介石与宋子文
在广州的三年,宋子文从被人瞧不起的“穷小子”到掌握重权的国民党重要人物,宋子文用他的才能实现了年少有为。宋子文的一生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但他在广州参与财政管理的这段时间,无疑是他政治生涯中得到最多肯定的时候,也正是因为有他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对国民党财政进行把控,才能让战争前方没有后顾之忧。
离粤北上,庐山之恋
宋子文在从政的同时也开始经商,涉及产业颇多,而他也需要到处去跑业务。1927年,宋子文当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正逢酷暑,他便前往庐山避暑,在这里遇见了陪伴他一生的伴侣——张乐怡。
张乐怡
来到庐山的第一天,宋子文感受到庐山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便想要在这里给母亲造一座别墅,但不知如何入手,在别人的推荐下,认识了牯岭张兴记营造厂的老板张谋之。在双方的对话中,宋子文对张谋之的能力表示非常信任,决定将造别墅这件事全权委托张谋之。在张谋之家里,他受到了来自张乐怡的热情接待,虽然张乐怡喊他叔叔,也阻挡不了他想要接近张乐怡的心。
宋子文自从经历过和盛爱颐的那一段恋情之后,就再也没有谈过恋爱,在和张乐怡几个小时的相处中,宋子文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在宋子文的日记中,他写道关于这段见面的感觉:“她仿佛是我期待已久的情侣,她的表情让我觉得新鲜而冲动,相识恨晚,胜过盛七小姐。”
宋子文和张乐怡
宋子文以自己人生地不熟,没有好导游为借口,向张谋之请求:让张乐怡带自己去参观庐山的著名景点。张谋之和张乐怡听到之后欣然答应,那天下午,张乐怡带着宋子文游览了众多景点,在游玩过程中俩人相谈甚欢,张乐怡也对这个比自己大14岁的宋子文渐生好感。
宋子文对张乐怡表白是在别墅选址的那一天,俩人在松树路上嬉戏打闹。在松树下宋子文向张乐怡表明了心思并且向她求婚,张乐怡愣了一会问宋子文结婚没有,宋子文就将他曾经和盛爱颐的爱情故事全部告诉了张乐怡,他讲完之后,张乐怡便答应了宋子文的求婚。在张乐怡看来,过往的恋情并不是放弃一个爱自己的人的理由,更何况她也喜欢富有才华宋子文。
宋子文和张乐怡
张乐怡回家后,将宋子文向她求婚的事告诉了父母,张家父母并没有和盛家人一样棒打鸳鸯,而是对这件事感到特别开心,认为这是一段好姻缘。1928年,宋子文和张乐怡交往一年后,举办了婚礼,两个人相互扶持走过四十四年风风雨雨。
宋子文和张乐怡的爱情之路,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可说。宋子文在和张乐怡的爱情里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平等对待,爱情走到婚姻靠的不只是两人的深情,还有很多的外在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双方需要互相尊重,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
掌上明珠,宋家千金
1928年10月2日,宋子文和张乐怡的第一个女儿在上海出生,取名宋琼颐,琼是美玉的意思,寄予了宋子文对女儿的爱。她的到来让混迹于政治场和商场的宋子文露出了慈爱的笑容,宋子文常常抱着宋琼颐看,跟妻子讨论哪里像妻子,哪里像自己。
1932年5月8日,宋子文和张乐怡在上海的家里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取名宋曼颐,曼是曼妙、美妙的意思。宋曼颐人如其名,长得非常好看,是三姐妹中容貌最为出色的。由于她出生的时候国内战事紧张,父亲宋子文便很少回家,又或许是她的容貌和母亲很像,母亲张乐怡也对她多了些疼爱。
1936年9月8日,宋子文和张乐怡的第三个女儿也降临了,取名宋瑞颐,瑞是吉祥之意。她出生的时候由于国内战乱紧张的时候,出生后的宋瑞颐跟着两个姐姐到香港生活后又辗转到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洋人”。
宋子文每天的公务繁忙,但是自从女儿出生后,他每天都会抽时间回家陪女儿,他觉得自己一天没有见到女儿,就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完整了。宋子文在家里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陪女儿玩、买东西哄女儿开心。
宋子文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很容易招来仇家。宋琼颐在五岁的时候遭遇了一次绑架,幸好救援及时,转危为安。为了女儿能够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宋子文和妻子商量之后,在家里办起了学堂,聘请老师来给女儿上课。当时聘请了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教英语,一个老师教中文。
平时宋公馆里常常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二女儿宋曼颐出生后,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便常常追着妈妈和姐姐喊“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姐姐”。宋公馆和外面战火纷飞的世界截然不同,这里有的只有温馨和快乐。
宋琼颐和宋曼颐两姐妹小时候的娱乐场所就是宋公馆的院子,如果平时她们想要出去玩,宋子文也会安排护卫队的人跟着她们,保护她们的安全。在两姐妹很小的时候便常常跟着妈妈坐飞机去苏州和南京玩。当时,平民百姓的小孩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的时候,家里富有的宋家姐妹上学家里有学堂,出行有护卫,游玩有飞机。
1937年,9岁的宋琼颐、5岁的宋曼颐、1岁的宋瑞颐被护送到香港,后又经父亲安排到美国学习,自此,宋家三姐妹和父母的联系就变成了两个月的一封书信。
女儿婚姻,幸福圆满
1952年,24岁的宋琼颐和在美国学习期间认识的冯彦达结婚。冯彦达是“上海永安公司”创始人郭标的外孙,他的父亲是中国多地驻地领事。婚后宋琼颐便开始被称为“冯宋琼颐”,不久宋琼颐生下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冯英翰和冯英祥,这两个孩子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所以接受的都是西方教育。
1950年,宋子文夫妻移民到美国,在美国度过晚年生活,宋子文尤为喜欢宋琼颐的小儿子冯英祥,因为冯英祥是九个外孙中唯一一个在宋子文身边长大的,因为冯英祥叫宋子文“公公”总是叫成“GO GO”,所以宋子文和外孙的对话、通信中都自称“GO GO”。这个外孙对中国历史尤为感兴趣,经常会向外公问一些中国的历史。
小时候的冯英祥非常依赖宋子文。有一次外出,冯英祥怀疑自己被人跟踪了,便走进街边的电话亭,给外公打电话求救,宋子文经历过女儿被绑架和多次被谋杀,尤为害怕自己家人遭遇不测,所以他带着护卫急匆匆地赶过去,很快就把跟踪冯英祥的几个人控制起来。晚年的宋子文,心心念念牵挂着的依旧是自己家人的安全。
宋曼颐,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到新加坡发展。在新加坡,她遇见了终身伴侣——余静鹏。余静鹏是一位华侨,祖上移居到新加坡做中药药材生意发家。宋曼颐和余静鹏结婚后生下一男两女,两人为了商业的发展和子女的教育,决定移居到香港,在香港在中药药材生意的基础上,创建了数家百货公司,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
1952年,18岁的宋瑞颐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同学杨成竹结婚。杨成竹是菲律宾华侨、“瑞隆兴铁业”的曾孙。婚后生下两儿两女,丈夫杨成竹大学毕业后,跟着丈夫回到菲律宾,接手管理家族产业。为了跟紧时代发展潮流,杨家放弃在传统制造业的成就,将公司转型为新兴科技产业公司。不管杨家在菲律宾的产业如何转型,杨家依旧是菲律宾“名门望族”的存在。
当今发展,无一从政
1977年,在吃饭过程中被食物噎到,不幸离世。在他去世后11年妻子在纽约病逝。
张乐怡在生前无比渴望重回家乡,渴望看到祖国的统一大业。受母亲的影响,时任纽约“华美协进社”主席的宋琼颐,在1993年1月向北京博物馆借用一批文物在美国开展了“末代皇帝生平文物展”。
2008年,宋琼颐带着儿子儿媳回到上海,到祖父宋嘉树的墓前祭拜。看到上海的巨大变化,宋琼颐才深刻体会到中国不再是那个危机四伏的国家了,祖国母亲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宋子文的女儿、外孙,在不同的行业上发光发热,行事低调,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财富,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没有选择从政这条路。
家庭环境,成就一生
第二代宋氏三姐妹没有姑姑们身上那种像男子一样的刚性,而多了一份柔性。这是她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带给她们的。
注重教育的家庭,会让孩子受益一生。宋子文的女儿,从小就聘请了优秀的老师来负责她们的学习,她们学习中文的同时也学习英语。这样的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知书达礼的同时,又让孩子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放、自信。
独立人格,独立人生。宋子文对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她们知道父母在尊重自己选择的同时,也在背后默默为她们保驾护航。第二代宋氏三姐妹独立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并对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定位,敢于走出舒适圈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20世纪的中国,最传奇的女性依旧是宋氏三姐妹,但她们终究因为各自不同的理想而分道扬镳,回首时或是遗憾,或是后悔,但往事皆为序章,她们死后带不走曾经拥有的一切,留给后人的或许就只有一丝思念。
宋家的风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宋家子孙遍布世界,或许是少了家族历史的传承,祖辈渴望祖国统一,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愿望逐渐被子孙遗忘,不免让人嘘唏,但子孙后代都平安喜乐、懂得感恩和奋斗,就是对先辈最大的告慰了。
第二代宋氏三姐妹,虽不如姑姑们那样拥有传奇的一生,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她们没有去追求政治场上叱咤风云的生活,而是在家相夫教子,在事业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丈夫一起奋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或许生活安稳、幸福,就是第二代宋氏三姐妹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