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茯苓祛湿就亏了!搭配这几种食物,健脾祛湿,安神助眠!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地下根,或埋于地下的松枝上。有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的以安徽为多,故有“安苓”之称;野生则以云南为多,故称“云苓”。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药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
① 利水渗湿:本品甘淡渗湿,“最为利水除湿要药”(《本草求真》)且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利水而不伤阴,故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② 健脾:用于脾虚湿盛之食少倦怠、便溏泄泻,如参苓白术散;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所致的咳嗽痰多,如二陈汤。
③ 宁心安神: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如归脾汤[1]。
茯苓·食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茯苓饼[2]
茯苓饼的小故事:
苏东坡先生不仅是个大诗人,还是个养生专家,他很多的养生方法被后人收录成《东坡养生集》。
据苏东坡先生的《服胡麻赋》记载,东坡先生有晚梦见道士说“茯苓燥,当杂胡麻食之”,也就是说茯苓和黑芝麻是绝配。东坡先生由此得到启发,琢磨出一种绝妙吃法:
他将黑芝麻九蒸九晒,再磨细。茯苓去皮,碾成粉,和白面一起做成皮,再用蜂蜜调芝麻为馅,做成夹心饼吃,估计这就是茯苓饼的原始做法。
茯苓不仅深受东坡先生的喜爱,也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慈禧太后吃过御膳房做出的改良版茯苓饼后赞不绝口,还常赏给功臣,后来茯苓饼的做法流传出来,就成了京城有名的小吃。
茯苓·食疗药膳方
1. 栗子茯苓粥
茯苓15g,洗净入锅,加冷水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10枚,糯米30g,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利湿止泻之功效。适合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者食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2. 莲子茯苓糕
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具有宁心健脾的功效。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怔忡、食少、神疲者食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3.山药茯苓肚
猪肚1只,整理干净,茯苓、淮山药各100g,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离火,将猪肚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并将其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食用。
功效:具有补肾益胃,健脾渗湿的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4.茯苓香菇饭
茯苓10g,香菇少许,先将茯苓泡软,捣烂成粉状,然后合香菇、白米一起煮饭食用。
具有安神益智、利尿消肿、补脾止泻的作用,适于心悸、眩晕、胃弱、神经衰弱者食用[3-4]。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注意事项
哪些人不可以吃茯苓?
1.肾虚的人:肾虚的人不能吃茯苓,因为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而肾虚的人本就多尿,若是再吃茯苓的话,会使得小便次数增多,从而加重肾虚的症状。
2.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不能多吃茯苓,因为是茯苓含有淀粉,而糖尿病患者不能摄入过多的淀粉。如果过量服用茯苓,可能会加重病情。
3.咽喉干燥者:容易出现咽喉干燥的人也不能服用。因为茯苓具有祛湿以及利尿的功效,而这两大功效都会让身体的水分减少。如果具有上述症状的人服用了茯苓之后,身体容易出现缺水的状况。
4.年老体弱,特别是肾虚的老年人,最好不要喝,避免损害肾脏健康。
5.食用茯苓时,要注意避开米醋、浓茶等食物。否则不仅会削减药效,更会导致中毒过敏,出现腹痛、皮肤红肿、哮喘发作等不良症状[5]。
参考文献:
[1]高敏.中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洛文.药膳茯苓饼[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02):71.
[3]孙泽原. 茯苓膳方配伍及功效特色初探[C]//中国药膳研究会.2021中国药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418-419.
[4]杨吉生.滋补药膳话茯苓[J].家庭中医药,2013,20(12):53.
[5] ccccccc/tjkaki3yw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