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人物篇之周蓉:“不自由,毋宁死”

《人世间》人物篇之周蓉:“不自由,毋宁死”

周蓉从骨子里天生叛逆,如果一个时代让她感到压抑,她的表现绝不会是逐渐适应。短时间的顺从她能做到,时间一长,她就要开始显示强烈的叛逆性格。如果遭受的压制和打击冷酷无情,那么,她将会坚忍地抗争到底。她对自由的向往,如同蜜蜂和蝴蝶天生要寻找花蜜和花粉一般。她从书籍中感染了“不自由,毋宁死”思想。

——梁晓声《人世间》

剧版《人世间》播出后,周蓉这个角色迎来网友的一片骂声。

但很多网友不知道,相比原著,剧版《人世间》中的周蓉其实是不完整的。

《人世间》导演李路曾在采访中表示,因为疫情和电视剧体量的原因,周蓉这个角色在剧中的戏份做了大量的删减。

当然,作为一名思想超前的独立女性,不管是在剧里还是在小说里,周蓉这个人物都是备受争议的。

有的读者认为周蓉对亲人太自私,一开始人设就很“下头”,后面再也无法喜欢;有的读者却认为她拥有着那个时代少有的独立的思想,难能可贵。

那周蓉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原著中,周蓉的故事是从青年阶段写到老年退休,涵盖了她的大半人生。如果让我去解读周蓉这个人物,我会用“不自由,毋宁死”六个字。

青年以后的周蓉,人生可以划为三个阶段:

追求人生自由:爱情、学业、事业,虽有波折,但都收获颇丰

爱情上,青年时期的周蓉,不顾亲人,勇敢奔赴贵州山区追求真爱。虽然中间有四年多没有得到父母的原谅,但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和冯化成的爱情。

文革后,和冯化成回到北京,因为丈夫的不忠,双方爱意逐渐消磨殆尽,最终以离婚收场。

虽然周蓉的第一份爱情以一种很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但周蓉在回家的火车上,看到冯化成写给自己的诗,她给自己第一段感情的总结是:无怨无悔。说明周蓉“爱得起,放得下”。

周蓉是幸运的,中年后离婚,与蔡晓光结合在一起,又收获人生第二份爱情。

学业上,先是考上北大中文系,然后拿下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回到省大学任教,任教途中,获得导师汪尔淼的青睐,攻读哲学系博士。

事业上,先是在贵州山区担任小学教师,北大毕业后在省重点大学任教,后被评为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还分到了房子。

爱情、学业、事业全面开花,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有家庭有孩子的女性来说,尤其不容易,而周蓉却做到了。

周蓉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方面得益于自己的聪颖和独立的思想,以及对于知识的不懈渴求;另一方面还得益于亲人的理解、支持与帮助。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周蓉是幸运的,可以做到没有任何顾虑,全身心追求自己的人生。

自由路上有牵绊:法国追寻陪伴女儿,但仍不忘做学问,忧国忧民

前半生的周蓉,大多时候都在忙爱情,忙学业,忙事业,无形中也忽略了亲情,尤其是与女儿玥玥的母女亲情。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心。周蓉自己生了女儿后,才知道当年自己私自跑到贵州大山的行为对父母的伤害有多大。当女儿被冯化成带到法国后失去联系,她担心女儿,毅然决然跑去法国寻找女儿,亦如当年父亲不远万里去贵州找她一样。

周蓉这一走,在法国待了12年,赌上了自己在国内的事业,赌上了和蔡晓光的婚姻,也赌上了自己的人生。

但周蓉毕竟是周蓉,人生虽然被临时打乱,仍然可以逆风翻盘。

在法国追寻陪伴女儿的那些年,周蓉弥补了女儿缺失多年的母爱,帮助女儿攻克学习,完成学业。在女儿和表弟楠楠的事情上也给予了很大的理解空间。

不仅如此,在法国的12年里,周蓉除了打工供女儿上学,仍不忘做学问,甚至她在法国还出版了自己的作品。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极大兴趣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使得她们母女能在异国他乡的法国独立生活12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自由。

这一阶段的周蓉,在亲情上有了很大成长。法国的经历让她明白了,在追求自由的同时,自己还有对女儿、对亲人该承担的责任。

回归自由:神仙眷侣,找到终身事业

周蓉和女儿从法国回来后,丈夫蔡晓光依然对她不离不弃,重新拥有了爱情和婚姻。

但离开祖国12年,国内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丈夫和亲人的陪伴、开导下,周蓉也很快适应下来。

周蓉先是在一所中学做任教老师,之后退休,专心创作自己的小说《我们这代儿女》。小说中有很多亲人和朋友的影子,更有周蓉对时代、对国家社会的一些独到见解。最后小说成功出版,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在女儿、亲人都已经不需要自己操心时,周蓉找到了自己余生的事业,利用自己出版小说的收入,和丈夫蔡晓光一起为省内偏远山村的教育做贡献。

这一阶段的周蓉,依然保持着持续的创作热情,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她有一定的资本去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追求自由,是需要资本的。周蓉无疑是有这个资本的。

纵观周蓉的人生,即使她在年轻时因为追寻爱情对亲人自私了些,但依然无法掩盖她的光芒。

周蓉不同于郑娟,郑娟一生都是安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她的世界只有家。但周蓉的世界里面有自己、有家还有国家社会。她并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也没有浪费自己受过的高等教育,她懂得为亲人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好人生比好年华重要”,这是从一个未满18岁的周蓉嘴里说出来的,起初看到这句话,我自己本人很是震撼。我们现代人都有年龄焦虑,动不动30岁就卷不动了,40岁人生就定性了,18岁的周蓉用一句话便鼓励到了我。

人是有很多面的,评价任何一个人物都不能只看一面。看待周蓉这个人物更是如此。你可以因为她年轻时的自私不喜欢她,也可以因为她出众的才华、独立的思想、忧国忧民的大局观而为她竖起大拇指。


相关推荐

​世界十大恐怖片排行榜

​世界十大恐怖片排行榜

187

世界十大恐怖片排行榜 喜欢刺激的朋友总是通过看鬼片追求毛骨悚然的感觉,好看的鬼片电影更让人在受到惊吓的同时不禁拍手叫好,你喜欢看鬼片么?觉得最恐怖鬼片是哪部呢?本文...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末日预言”,从未变成现实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末日预言”,从未变成现实

151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末日预言”,从未变成现实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可不只是玛雅预言的2012,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其中有很多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现在看来...

​十大火车站系列之广州南站

​十大火车站系列之广州南站

128

十大火车站系列之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Guangzhounan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为特等站,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高铁站。广州南站连接 京广高速...

​《红岩》人物——资产阶级变身共产主义战士

​《红岩》人物——资产阶级变身共产主义战士

115

《红岩》人物——资产阶级变身共产主义战士 《红岩》是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一本关于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斗争的红色故事,出版于1961年。 这本书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人物...

​学渣看过来,10个习惯,教你变成学霸

80

学渣看过来,10个习惯,教你变成学霸 学霸是那些拼命学了,考的很好的人。学渣是那些拼命学了,考的不太好的人。如果你都没学就不要叫自己学渣?只能叫“渣”。 学霸只有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