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码踪术”传人,连美国都想挖走的刑侦专家—董艳珍
她,一位来自吉林松原的基层社区民警,却拥有非凡的才华,令美国警方慕名而来,请求她的协助破解棘手案件。华人神探李昌钰也为之叹服,心甘情愿拜她为师。
中国华人神探李昌钰曾感慨地说:“我要拜她为师,在美国,许多警察局已经与我联系,表示他们的案件,应当请这位董警官过目。”这是真是假?答案是确有其事,甚至有邀请她前去授课的意向。
华人神探李昌钰
她,名叫董艳珍,生于内蒙古赤峰,身怀中国古传神技“码踪术”的绝学。
董艳珍
何为“码踪术”?
它是一种仅凭足印,便能推断出一个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和走路姿势的超强绝学。
《挑战不可能》综艺节目中“小试牛刀”
董警官,正是这门绝学的当代传人,集大成者。若非央视的报道,你或许难以置信,世间竟有如此高手。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对她进行了测试,蒙上她的眼睛,让三个人在地上行走留下足迹,董警官却能从中准确找出周华健的足印。
撒贝宁甚至故意让周华健换上别人的鞋子,交叉走路,企图混淆视听,但董警官依然轻松破解。
“我这个人天生是属于经常比较狠”,撒贝宁老师虽如此说,但面对董警官的技艺,狠也无用。
当她摘下眼罩,众人无不为之惊叹。她仅凭短暂的观察分析,便毫不犹豫地指出了周华健的足印,甚至连生理数据都精准计算出来,“身高约1.76米,年龄53岁左右”。
周华健惊叹不已,撒贝宁老师也忍不住询问周华健:“您今年高寿?”
周华健的回答证实了董警官的判断:“完全正确,连身高都分毫不差。”
《挑战不可能》综艺节目中“大显身手”
但这只是开场小试牛刀,接下来董警官的表演,才真正让全场为之震撼。
连李昌钰也评价这个测试:“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高难度的挑战。”
李昌钰更是表示,这个挑战超出了日常刑侦工作的范畴,这是一个极不公平的挑战。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六个专家分工合作,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
节目组找来30位模特,其中一人留下足迹,董警官需要仅凭足印和她们的走姿,从这30人中找出脚印的主人。
最难的是,这30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几乎一致,连鞋子都相同。这意味着董警官无法依靠常规方法进行判断。
确实,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即使是当面走过,也足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董警官的表现,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激动得恨不得把手掌拍烂。
别人七天的工作量,她却在两个小时内就找到了目标,而且精确度令人惊叹:“穿着休闲半高跟鞋,鞋长21厘米,身高大约1.68米左右,体态中等,双膝微微内收,年龄大约25岁(±5岁区间内),是这样吗?”
答案是20岁,与实际年龄仅相差五岁,正好处在预测的范围内。
周华健也表达了对董警官的崇拜之情,现场嘉宾们的好奇心也被彻底激发,纷纷询问这样的技术是从哪里学来的?是在警察学校学的吗?
董艳珍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是,这是祖传的技艺,我们家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我的太爷爷是山东人,他和父亲逃荒到内蒙古赤峰,在那里看守林地和土地。由于家境贫寒,一旦被盗,赔不起,他只能通过追踪足迹来找到犯罪分子。”
16岁第一次协助警方破案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董警官当时从警只不过六年时间,但凭借“码踪术”已破获上千起案件。董艳珍准确地说:“大约破获了1500多起。”
大家可以猜猜看,她第一次协助警方破案是多少岁?16岁,比工藤新一还要早一年。
回顾她16岁时的破案技巧,真正的传奇人物莫过于此。
1988年,董警官家附近的村子发生了一起火灾,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粮食被烧毁殆尽。
警方断定是有人故意纵火,但那时没有监控设备,找到犯人的脚印成为了唯一的线索。
然而,由于村民救火时的来回走动,院子里布满了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脚印,难以分辨哪些是纵火犯留下的。
无奈之下,警方求助于当时的“码踪术”传人——董艳珍的爷爷董世玉。
但不幸的是,爷爷刚做完阑尾手术,无法起身,最后爷爷推荐了自己的孙女董艳珍给警方。
于是,警方带着16岁的董艳珍前往现场勘查。他们心中充满了担忧,这么一个小女孩能行吗?然而,年轻的董艳珍很快就用她的专业技能打消了警方的疑虑。
她仔细检查了院子里的所有脚印,然后告诉警方,不必再费心了,因为这些脚印都不是纵火犯留下的,而是救火者留下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脚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脚印进来是深,出去是浅,且重心偏向一侧。
原因显而易见,救火者们都端着水盆,进去时水盆重,出来时水盆轻,因此脚印也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痕迹。也因此,这些都不是犯人留下的足迹。
董艳珍进一步指出,纵火犯可能在院子外远程点火。她建议,从中心现场向外扩展,一米一米地寻找。
在院子外,警方发现了更多脚印,而董艳珍锁定了一个模糊的足迹,断定这是犯人留下的。
为何?因为这两枚足印显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但右脚后掌模糊,只有前掌留下了一个扭曲的痕迹,这暗示了一个用力投掷的动作,如扔火把。
董艳珍解释:“左脚是支撑腿,右脚则是投掷时的动作,脚后跟抬起。”
尽管找到了犯人的脚印,但并不完整,董艳珍无法完整描绘犯人的体貌特征。她将脚印铭记于心,继续寻找,最终在附近的林子里找到了更完整的足印。
通过脚尖磨损痕迹,她判断犯人大约45岁。
董艳珍说:“每个脚趾代表一个年龄吧。20岁的人,他磨损全都在大拇趾上,然后,脚趾这不有个空吗?你这个空是五岁,如果在30岁的时候就进了这个第二趾了。”
她还推断犯人可能是个驼背。通常,中老年人的脚印重心会后移,但这位45岁的犯人重心却靠前,董艳珍分析:“因为驼背使身体前倾,力量集中在前方。”
在董艳珍的帮助下,警方最终在村里找到了犯人——45岁的驼背汉子江浩。
面对警方的到来,他吓得魂飞魄散,真相就此水落石出。经此一役,董艳珍名声大噪,成为了当地的小神探。
破获1500起案件中的3个案件
案件1、李家沟村庄纵火案
在1998年的新春佳节,正月初九,李家沟村村长向县公安局紧急报案,称整个村庄的柴火堆遭遇了纵火,化为灰烬。
董艳珍警官火速赶往现场,她详细询问了当晚的风向,以确定起火点,并在起火点外围十几米的地方进行了精心的圈踪调查。
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发现了两枚可疑的足迹。经过初步分析,她推断嫌疑人是一名32岁左右的男性,身高约1.74米,体态中等,步态呈现内八字特征。
沿着嫌疑人留下的断断续续的足迹,董艳珍和两名派出所警察追踪了超过10公里,足迹最终进入了一个名为王家坳的村庄。
第二天清晨,她指导村长将村中20至40岁的男性召集起来,在清理出的空地上每人走两遍,以对比现场的足迹。
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排查了165人,却仍未发现与嫌疑人足迹特征相符的人。就在董艳珍陷入困惑之时,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出现了。
当他下车走向人群时,董艳珍立刻指出:“就是他,他就是放火的人!”尽管年轻人穿的棉皮鞋与现场发现的旅游鞋脚印不符,他大声喊冤。
但董艳珍冷静地指出:“你的鞋可以换,但你的脚和步伐特征、身高体态、鞋的磨损程度是无法改变的。你不要再抵赖了,那样只会加重你的罪行!”
年轻人最终承认,因与村长家有积怨而放火泄愤。嫌疑人对董艳珍的精准判断不得不表示佩服。
案件2、通信光缆被盗案
在2006年春意盎然的3月,长岭县的警方接到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报案:爱莲花村附近的网通公司通信光缆惨遭盗贼之手,损失金额高达三万余元。
董艳珍警官,一位经验丰富且目光如炬的侦查员,迅速抵达了案发现场。她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分析能力,迅速锁定了两名嫌疑人的足迹。
通过对足迹的细致研究,她推断出了两名嫌疑人的大致年龄和身高特征:一名约32岁,身高1.68米,体态适中,穿着黄胶鞋;另一名约30岁,身高1.72米,体态略显丰腴,穿着旅游鞋。
警方依据董艳珍警官提供的宝贵线索,展开了一系列高效的侦查行动。仅用了短短三天时间,便成功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外形和身高与董艳珍警官的分析几乎完全吻合,这不仅展现了警方的高效能力,也证明了董艳珍警官的专业素养和侦查技巧。
案件3、独居老太太被杀案
2008年12月18日,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发生了一起独居老太太被杀的案件。现场仅有的两枚带血足迹成为了关键线索。
警方请求董艳珍协助侦查。董艳珍于12月23日下午抵达莱芜市钢城分局,对现场足迹进行了比对分析。
仅用10分钟便得出了结论:犯罪嫌疑人为35岁左右的男性,身高1.72米,中等体态,步态呈现小内八字,左肩高于右肩,右脚踝骨外翻,行走时身体微前倾。
警方根据董艳珍提供的嫌疑人刻画,缩小了排查范围,三天后便将孙勇锁定为嫌犯。董艳珍的技术分析为警方提前一个月破案,节省了大量警力和物力。
董艳珍神探之路一开始没那么顺遂
在董警官16岁第一次协助警方破案后的几年,她虽嫁为人妇,却只做到了协警。日常工作中,她更多的是帮助村民寻找失物、走丢的牲畜。家中长辈起初也反对她从事刑侦工作,认为这是男子的事业。
董艳珍的父亲说:“其实你不能干的,她这个也有犟劲,她说,我非要干。”
尽管如此,董警官并未放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国足迹学专家吴旭芒先生发现了她的才能,认为她是可塑之才,建议她去中国刑警学院深造。
吴旭芒先生对她说:“靠你那个民间的那个技术还是不行,但是你得有那个理论知识。”吴先生的话正合她意,她毫不犹豫地去警校报了名。
然而,丈夫和婆婆的反对声浪高涨,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一人难以应付。
董艳珍坚定地说:“他说不同意,要离婚。我说可以,我签完字就走。其实他是在说气话,我也很倔强。”
面对家庭的牵绊和难得的机会,董艳珍内心挣扎不已。除了家人的阻止,学费又是一个难题,当时的学费高达4000元,她根本拿不出。要这么放弃吗?她不想。
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董艳珍尝试了各种营生手段,从经营照相馆、理发店到开花店,她无不涉猎。
但就在她辛辛苦苦攒下一些积蓄时,命运再次给予她打击——她最坚强的支持者,她的母亲,因病重倒下。
她用大部分积蓄为母亲治病,但一年后,母亲还是离她而去。就在同年的夏天,她收到了警校的入学通知书,而那笔四千元的学费依旧是个难题。
董艳珍毅然决然地找到单位领导借钱,出乎意料的是,领导对她的大力支持,立刻慷慨解囊。
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资助,董艳珍兴奋地买了车票,准备踏上求学之路。
直到上车的那一刻,她才给丈夫打电话告知一切。然而,当她抵达学校,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她再次感到无助。缴纳了杂七杂八的费用后,她手中仅剩200元,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在165名同学中,她是唯一一个自费的学生。她的每顿饭仅限于一个馒头和半份菜,生活极为艰苦。但董艳珍的决心坚定不移,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在两家饭店做钟点工,以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的重担她尚能承受,但每当想起孩子,她的心中总是涌起一阵酸楚,仿佛有什么东西碎裂了一般。
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女儿的电话,那稚嫩的童声唱着生日快乐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她泪流满面。
从那一刻起,董艳珍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她发表了多篇论文,顺利从刑警学院毕业,并在警察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到了今天。
撒贝宁在节目里说:“其实董警官在生活中不是一个明星警察,董警官的工作是一个社区民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户籍警,
她掌管的社区人数高达8000人,8000人董警官对她们每一个人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我这有一个数据,在她们的派出所,所使用的户籍平台上,
数据库显示,所有的社区民警当中,董警官的使用率
排在第一位,她在这个社区平台上的使用次数是6623486次。排名在她们的社区里面第一。”
董艳珍的故事不仅仅在于她破解了多少案件,更在于她那颗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她的传奇,是由无数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瞬间铸就的。
或许,在这方领域之内。北宋张载的那几句横渠语录,就是对董艳珍警官最好的注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