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盗》的成功,它的幕后制作有多混乱?
很多人或许知道由约翰尼·德普在2003年主演的《加勒比海盗》是一部经典之作,并且开创了一个“海盗”系列,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的拍摄制作其实充满了艰辛和混乱。
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第一,当时迪士尼的老板,迈克尔·艾斯纳并不喜欢《加勒比海盗》,最主要是他不相信这部电影可以获得成功。
原因?简单,因为《加勒比海盗》是一部海盗题材电影,以及由迪士尼公园的游乐项目改编而成。海盗,主题公园,这两大元素对迪士尼来说,就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代名词。
为什么呢。1995年,迪士尼做了一部海盗题材电影《割喉岛》,成为了一部被吉尼斯认证的,最亏钱电影。投资1个亿美元,全球票房只有1000多万。
另外,在开发主题公园电影上,迪士尼之前就做过像《火星任务》这样的电影,也都失败了。
加上,当时《加勒比海盗》的主创,从导演戈尔·维宾斯基,到编剧泰德·艾略特,特里·鲁西奥等人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艾斯纳打算是把《加勒比海盗》直接做成碟片,根本就不想把它做成电影。
艾斯纳这个人对《加勒比海盗》特别有意见。那个时期的迪士尼,基本都只是做儿童电影和动画片,而《加勒比海盗》其实是迪士尼第一部分级为pg13的电影,这都成为了艾斯纳不喜欢《加勒比海盗》的理由,因为它会吓跑喜欢迪士尼的观众。
据说,当时迪士尼又有一部主题公园电影翻车了,就是2002年的《草地英熊》。差一点点就让艾斯纳直接喊停了《加勒比海盗》。
第二,这个可能不少人知道,德普神经兮兮的表演让迪士尼高层受不了。
关于杰克船长,其实最初的第一人选是金刚狼休·杰克曼,后来怎么兜兜转转到了德普手里,之前有发文专门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德普得到了杰克船长,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个角色的形象,气质,加以改造。把这个原本高层心中标准的,酷酷的帅哥海盗,变成了一个烟熏妆,娘娘腔,甚至好像脑子有问题的,摇滚海盗。
对此改变,德普理直气壮。他觉得,那个时候的海盗因为长期生活在海上,所以走路不太协调,摇摇晃晃的,而且长年的海上生活也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所以理应是有点不正常,分裂,自言自语啥的。
可是高层看懵了。据说当时片场经常会收到迪士尼高层或者是股东的抗议质疑。但是德普也不管,就铁了心要这么演。
当然,德普对于表演的坚持,也是离不开导演维宾斯基,还有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的支持(尤其是布鲁克海默,当时他可是好莱坞最有话语权的制片人)
第三,因为题材和故事的关系,《加勒比海盗》有大量需要在水上或者海上拍摄的戏份。这就为剧组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在行业内,海上拍摄一直是特别复杂和难以控制的。说法是在海上拍摄,最好的情况是整个剧组都难受,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有人受伤。
难以预测的海面状况,让剧组不得不抓紧时间完成拍摄,尽管是有很多的准备,但据说当时拍摄时凯拉·奈特莉和她的母亲还是遭遇了危险,他们被困在了一处暗礁里。
另外,因为当时凯拉·奈特莉才只有17岁,因此她的母亲必须要全程陪伴。据说,因为奈特莉太小了,按照电影要和她“勾搭”的约翰尼·德普和杰克·达文波特都特别别扭。
说回大海。当时拍摄时有很多人都有比较严重的晕船反应。医疗队的治疗也无法让人马上恢复,这就让拍摄进度变得更为紧张。
《加勒比海盗》是在首映前4个月才勉强拍完的,随后导演和后期团队不得不加班加点,据说导演和后期不得不一天花18个小时剪辑电影。
如果大家还记得,当时《加勒比海盗》上映后有不少穿帮镜头和画面,其实就是因为赶时间导致的失误。
《加勒比海盗》最终于2003年7月9日于北美上映,赶上了暑期档。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加勒比海盗》出人意料地在北美获得了3亿美元的票房,并在全球获得了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大获成功。
而被迪士尼高层强烈抵制的杰克船长,则成为了经典角色,甚至为约翰尼·德普带来了职业生涯第一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从此真正成为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的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