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题到观影:家长巧妙转变教育方式,四部电影助力孩子爱上数学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爱好广泛,乐观开朗,唯独提到学数学就极其反感。她曾经也是个鸡娃的家长,在孩子还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买回来大量的练习册让孩子刷题,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至此之后对数学的一点点失掉了兴趣,为此,她深深的反省自己,认为自己的方法不正确,于是她想到的是该如何让孩子从内心改变对数学的看法,数学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她找到了四部和数学有关的影片,在周末时和孩子一起观看,结果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孩子看的很投入,很感兴趣,孩子开始对数学发生了一定改观,那么是哪四部片子,今天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天才少女》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七岁小女孩玛丽和她的舅舅弗兰克之间的故事。玛丽是一个数学天才,拥有万里挑一的聪明大脑。在电影中,玛丽展现了她非凡的数学天赋。她对数学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对于当地的普通学校来说,她的天赋却显得过于突出,让她感到无聊和压抑。幸运的是,她身边有很多对她帮助很大、很积极正面的成人模范,包括弗兰克的邻居罗伯塔和她的老师邦妮。
电影《天才少女》不仅展现了一个天才少女的成长故事,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天赋与选择等主题。它让观众思考孩子的未来到底该由谁来掌控,或者怎么掌控。对于那些过于“望子成龙”的家庭来说,这部电影也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第二部:《模仿游戏》
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特别是他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Enigma),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
影片中,艾伦·图灵因其卓越的数学天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被选中参与这一关乎战局的重要任务。他与同事组成了一个秘密团队,共同尝试解密“Enigma”的密码。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为“Enigma”每天都会更换密码设置,但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破解了密码,为战局逆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美丽心灵》
影片讲述了英俊而又古怪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在研究生阶段便发表了他的博弈理论,这一理论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开始享有国际声誉。然而,纳什的出众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这给他的学术生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妻子艾丽西亚的帮助下,纳什与疾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他完全凭借意志的力量,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最终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这部电影以真实故事为背景,通过展示纳什的传奇人生,探讨了天才与疯癫、理智与情感之间的主题。影片不仅展现了纳什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还深入揭示了他背后的孤独、挣扎和牺牲。同时,电影也展示了纳什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美丽心灵》的原型 约翰纳什
该片荣获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四项大奖,以及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编剧等多项大奖与提名。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演技和感人的故事,成为了一部备受赞誉的经典之作。
第四部:《心灵捕手》
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但同时也是一个叛逆的问题少年,经常打架滋事。他因打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但他的数学教授蓝勃却看到了他的才华,决定帮助他。在蓝勃教授和一位名叫桑恩的心理学家以及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逐渐打开了心扉,消除了人际隔阂。
《心灵捕手》不仅是一部励志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友情和成长的电影。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和解决它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好的电影不需要很多的语言就会改变某些人的看法,电影中的某一个情节,某一句话,甚至是某一个神情,都能够引发触动,希望这些电影能够走入孩子的心灵,播种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