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后没解散,二战德国国防军,真是未犯战争罪的干净军队吗?
二战结束后,德国国防军(Wehrmacht)没有像纳粹党及其核心组织那样被彻底解散,而是保留了部分结构和人员。这一现象引发了大量历史学者和政治评论家的讨论:德国国防军是否真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支“干净”的军队,未犯下战争罪行,还是它在纳粹政权下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参与了侵略战争和暴行?
一、德国国防军的历史背景与责任
德国国防军的创建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该条约限制了德国军队的规模和性质。为了避免条约的约束,德国秘密建设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在1935年正式恢复了征兵制,逐渐形成了二战中的国防军。二战爆发后,国防军迅速扩展,成为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主要执行者。
在许多人眼中,德国国防军并非与纳粹党直接关联的组织,相较于党卫军(SS)和盖世太保(Gestapo),国防军被视为一支“专业化”的军队,它的使命是进行军事作战而非实施政治镇压。然而,这种看法过于片面,忽略了国防军在执行战争和侵略行为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二、德国国防军的战争罪行
参与侵略战争
尽管德国国防军在形式上是一个军事化组织,但它是纳粹德国侵略政策的核心执行力量。无论是对波兰、法国、苏联,还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侵略,国防军都直接参与其中。德军的入侵不仅仅是为了战争胜利,而是在极大程度上助长了纳粹对“劣等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支撑了纳粹政权的扩张和血腥统治。
战争中的屠杀与暴行
德国国防军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东线战场(特别是在苏联战场上),参与了大量的屠杀和暴行。举例来说,在波兰、苏联和前苏联的占领区,德军不仅针对战斗人员进行暴力镇压,还对大量无辜平民进行屠杀。比如,德军在占领波兰时,不仅执行了“清除行动”,还对波兰知识分子、犹太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这些行动虽然大多由党卫军和盖世太保主导,但国防军参与了大量的暴力镇压和镇压任务,提供了必要的军事支持。
与纳粹党卫军的紧密合作
德国国防军与纳粹党卫军(SS)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误解为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和割裂性。事实上,尽管党卫军在某些方面如集中营管理、镇压政治反对派等行为具有极其明显的暴行性质,但国防军与党卫军常常是相互协作的。例如,在东线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党卫军与国防军密切合作,共同执行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种族灭绝行动,实施了“扫荡式”屠杀,许多军官与指挥官明确支持或参与这些行动。
德国国防军战犯的审判
尽管国防军并未像党卫军一样被视为“罪恶的象征”,但它的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也被追究过责任。许多国防军高级将领,诸如冯·冯·曼施泰因(Erich von Manstein)等,因战争罪行和暴行被起诉。在许多历史记载中,这些人不仅是战争的参与者,还是将屠杀和暴行变为现实的“执行者”。
三、战后德国国防军的“清白”与“污点”
战后,德国国防军没有像纳粹党那样遭到全面解散,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二战后的德国急需一个有效的军事力量来对抗苏联的威胁,尤其是在冷战期间。西方盟国因此选择保留一些老一辈的德国军官和军人,以确保冷战中的军事力量稳定。第二,由于“去纳粹化”的过程复杂且充满争议,很多国防军军官被认为在战争期间并未直接参与纳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他们被视为“较为干净”的一类。
然而,这种“清白”并非完全无辜。在战争的实际操作中,德国国防军不仅仅是纳粹侵略战略的执行者,还是犯罪行为的共同参与者。它虽然不像党卫军那样直接策划和实施大规模的种族灭绝,但它参与的屠杀、掠夺、强奸、压迫等暴行,使其背负着巨大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虽然德国国防军在战后没有像纳粹党和党卫军那样被彻底解散,但无论如何,它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罪行不可忽视。无论是参与的侵略战争,还是执行的暴行,国防军的历史同样是污点斑斑的。这种历史与后来的“去纳粹化”政策产生了巨大冲突,但也正是这种冲突,提醒我们要正视并审视历史,清晰地区分战争中不容“洗白”的角色。
德国国防军是否是“干净的军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它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尽管与党卫军相比可能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同样涉及了广泛的屠杀和暴行。无论如何,历史应该教导我们,不仅要看到战争的胜利者,也要铭记那些曾参与并犯下暴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