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向守志回忆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
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
1985年,是中国裁军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一言九鼎、一锤定音,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伸出了右手的食指,在空中点了几下。一个手指,震动了一个地球!
从首都机场和北京站驶来的轿车一辆接着一辆地进入京西宾馆。决定中国军队新的编制体制和百万大裁军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正在这里举行,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司令员、政委已经忙碌了几天。
中央文件和军委的批复已经下达:南京、福州两个军区合并。下午,军委办公厅内,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和另外3位军委副秘书长与济南军区领导谈完话后,又找南京、福州两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集体谈话。
杨副主席对我们说:“这个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合“名单都有了。”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朝每人手中拿着的表格看了一眼,“这是班子配备的初步方案,大家看一看,有什么意见?”
福州军区司令员江拥辉首先表态:“没有意见,按军委确定的办。至于我个人,听从组织安排。”
“要减100,就得拆大庙。可能有个别同志思想准备不太足。”郭林祥政委说完,傅奎清政委接上了:“要做好思想工作。退下来的同志如何安置好,要认真研究。”
我在发言时说:“军委对我们很信赖,要我们继续留下来。我们一定做好工作,不辜负军委领导对我们的重托。”
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使命的庄严与神圣。无论是提升的、退位的、调动的、交流的,每个人想的,都是如何实施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40多岁的、50多岁的、60多岁的,熟悉的、陌生的,南京的、福州的、广州的,都坐到了一起。一天前,某军参谋长刘伦贤还在坦克训练场指挥训练,此刻己任命为南京军区的参谋长,尽管他颇感意外,但我和傅政委已通知他来京参加研究全区部队的整编方案了。来自广州军区的某军政委于永波,突然被通知参加南京军区小组讨论,他才明白有了新的任命。尽
管眼前都是陌生的脸,但一见如故,个个都伸出了热情的手。带着一身战尘和硝烟从老山前线来的某军政委史玉孝,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政委,在新的岗位上虽然眼前没有炮火和地雷,但也有严峻的考验。新的军区领导班子中,还有从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提升的郭涛副司令员,南昌陆军学校校长提升的王成斌副司令员。素来谦和微笑的福州军区政委傅奎清和我坐在一起,我们将并肩战斗了。
听完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的重要讲话,我和其他几位军区领导心里有好多话要说。
副司令员张明用“革命战士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心愿。李宝奇副政委即将退出领导岗位。他很乐观地说:邓主席讲10至15年大仗打不起来,这个判断是科学的。趁有利的国际环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全党全国的大局,人
都要想着这个大局!
每一个人都发了言。同心协力,才能众志成城!
6月5日。合并后的南京军区领导班子的命令正式公布。
6月6日下午。两大军区新老班子30多人聚齐一堂,谈机关的合并,谈部队的整编。福州军区参谋长陈景三把画有红绿蓝黑标记的《福州地区形势图》挂在墙上,熟练地向南京军区的领导介绍闽赣驻军的情况,讲得生动详尽。江拥辉司令员说:我虽然被免职了,如果新班子需要我做什么工作,我会尽力协助,以积极的态度,共同搞好精简整编。
当天晚上,合并后的新的南京军区党委顺利组成。人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她的诞生!
首都的夜晚是美丽的,八一湖在轻轻地呼吸,湖边的京西宾馆,灯火夜夜不息。军务装备部组织编制处处长查福康等同志在会议期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拟制整编方案,连电影也没去看。
南京军区作战部部长丁炳生、军务部部长宋文信等与参加会议的各军级单位的领导,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召集座谈会。编制就是实力,干部的调遣,牵动着每一个领导的心!机关、野战军、守备部队的编制大体有方案,接下去人武部、军分区、省军区、后勤系统的医院、仓库、分部、汽车团,都要征求部门和领导的意见。高度的集中,首先需要高度的民主,从而两军区合并工作稳妥地进行。
军区的领导,大会完了开小会,小会完了开碰头会,像3000米的接力赛跑!人员的定额刚有个眉目,郭涛副司令员、周德礼参谋长、陈辉部长、刘伦贤参谋长马上研究精简整编中装备物资和经费的处理。
要研究的事情太多了。军区干部部长楼仲南对新任军务部兵员处处长查福康说:“你们是设计所,我们是建筑队。你画图纸,我盖房子。”整编如一根从大海到陆地的锚链,一环紧扣一环,定下了编制体制,立即要选配班子。
两大军区机关合并各占多少比例?要不要比例?经请示军委,杨得志总参谋长说:“军委不定比例,由各大单位协商。”军委和总部首长给了我们很大的信任,对整编工作给了很大的余地。
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分管干部工作的负责同志坐到了一起。先务虚,后务实。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永明说:“我们的工作必须有利于干部四化建设,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团结。如果干部调配中出现差错,那是我们的失职!”
王副主任的讲话得到了福州军区干部部张前恕部长的赞同。有了出以公心的共同责任感,一切矛盾都可以避免,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两大军区合并,部队要减三分之一。
军务部宋部长翻开笔记本,怀着复杂的心情,汇报每一个军、每一个师的历史。按照精简整编的要求,南京将撤销一个军和一部分师。撤哪个?留哪个?此刻,我们正在反复研究和权衡。还有什么比撤销建制单位更难的呢?我们大都是炮火硝烟中过来的,战争年代,为了胜利,总要想方设法地扩大部队和巩固部队。那时,从地方部队升为主力部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如今,与自己情同手足的部队要撤销!大家都不忍心说话。
在这个决定一支部队的存在或者撤销的历史性的庄严时刻,老政委郭林祥开口了。他说:“我想了好久,我的意见,还是撤驻镇江某军。驻湖州某军是红二方面军的老部队,贺(龙)老总、彭(德怀)老总都指挥过。驻徐州某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有3个红军团。驻镇江某军是18兵团最好的一个军,我同这个军有历史上的缘分,可这个时候,我不能偏重于个人的感情。”
论历史,郭政委是这个军的老前辈。40年前他在太行山参与组建的一个旅,是这个军的主力之一,曾以中原突围的辉煌战绩威震敌胆。精简整编的风声传出后,有些老同志、老战友希望能保留这个军。可他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感到撤这个军比较合理。
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两大军区合并,做好部队的精简整编工作,从北京回来后,我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说:“这次两大军区合并,不能貌合神离。南京军区的干部、福州军区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军队的干部。从福州军区来的同志,要热情欢迎,物质上的问题,司政后机关要尽快着手准备。他们的住房、吃饭、一切生活上的问题,要专门研究,搞个方案,抓好落实。要想得非常细致,做得非常周到。”
我在会上还要求全区干部在整编中要发扬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模范带头、严于律己的精神,多干实事、注重务实的精神。我代表南京军区党委特别强调:“每个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团结,讲风格,用‘信任、友谊、谅解、支持’八字方针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种精神”和“八字方针”,在新的南京军区部队叫响了。汇集了千山万水的闽江把福州城点缀得像一块清丽的碧玉。虽是南国炎热的夏季,但这里江风习习,万木葱茏。见到那一棵棵大榕树、木棉树、相思树的我们,心中备感新鲜和亲切。
我和军区其他领导率领工作组住在福州的梅峰大楼。福州军区的领导和机关送来了荔枝、送来了汽水、送来了一片深‘隋!
两大军区的常委们,见面后的第一件大事,是面对黄色的山、绿色的平原和蓝色的海疆,确定统一的作战指挥。身材魁梧的福州军区江拥辉司令员向我们一行详细介绍了福建沿海的布防、工事及作战方案和精简整编的设想。关于福州军区部队的整编,他谈了自己的设想。他和傅奎清政委跑遍了闽山赣水,早已统一了思想。他是老红军,他特别爱红军连队,建议这些连队最好能保留下来:“这些部队资格老,素质好,老传统不得丢。”
“信任、友谊、谅解、支持”这8个字,得到江司令和傅政委的赞赏,他们都认为,“八字方针”定得好,增强了两大军区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了解。宋文信部长介绍了两大军区合并的整编计划,讲得清清楚楚。
干部部门也在协商。两个军区的干部部长已经多次通过电话。军区机关的每个部、每个处都要有福州军区的干部,多数的部和处领导都要有福州军区来的干部担任。为了腾出位子,南京军区已经将机关干部割爱了一批又一批。为了顾全大局,福州军区对推荐的干部进行了反复考察。
名单报给我,我边看边想,福州来的干部任副职的多,便提笔在名单上批示:“不能都姓副。”
两大军区干部部门再次协商、再做调整。二级部长中福州军区的干部又增加了正职,十几位副处长提升为处长。
整编方案出来了。军区领导不停地在部队奔波:福马路的鼓山隧道,沿海的前沿的小岛。军务部的同志赶到厦门,把修改后的精简整编方案交给我们审阅。我和江司令员、傅政委都看了。我们又对方案进行最后的讨论和研究。
我和傅政委都签了字。江司令员拿起笔,在他的姓名上画了一个圆圈。
每一个人都在忙。下部队的工作组,东南西北地跑。我和傅政委一天跑几个地方。新上任的军务部仲清部长跑遍了驻闽的师以上部队。整编期间,军务部几乎成了“文山会海”,仅组编处就开了160多个座谈会,发了100多份文件和电报。
千回百折的闽江像连续不断的问号,一个又一个地迎着飞驰的列车扑来。
这是列车运行时刻表上找不到的“特别军列”。里面乘坐的是从福州到南京军区机关的干部。
临行前,编余和善后办公室的领导和机关干部来车站热情欢送,说不完的叮咛和期望。车站上,福州军区的老领导顶着骄阳赶来送别。朱绍清、朱跃华副司令,颜红、曹普南副政委,军区顾问龙飞虎、张力雄,参谋长陈景三,政治部主任刘波,后勤部长马寅初都来了,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一起工作了多年的部属,突然走了这么多,真有点难分难舍。
送君千里,总有一别。蒸汽机车头上的汽笛吼叫了,到南京军区机关的200多名干部,军容严整地排成两列横队,接受福州军区老领导的检阅!一个一个敬礼,一个一个地还礼,一个一个地握手。当列车启动的那一刻,大家感情的闸门敞开了,纷纷挥手致意,车上车下,一阵一阵地喊着:再见!再见!再见了,闽江!望着渐渐远去的福州城,车厢里的几百个人感慨万端。福州留在了记忆中。记忆是美好的。车上乘坐的这200多位干部是福州军区的精华,也是军区机关的代表。他们把福州军区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南京军区机关,他们是南京军区新的骨干力量。他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都信心十足:好好工作,干出个样子来!
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都是共和国的土地,都是人民的军队。听!军乐奏起来了。南京到了!雄壮的军乐队奏起了欢快的节奏感很强的欢迎曲。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振奋人心。我和傅政委带领军区司,、政、后三大部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在站台上迎接。此时,南京火车站人山人海,成为一片花的海洋,友情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军列徐徐停下来了。千里战友一线牵。问候、敬礼、握手。排成整齐的队列后,欢乐的声浪平息了,带队的军区军务部覃副部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高声向我和傅政委报告:
“报告向司令员、傅政委!福州军区司、政、后机关来南京军区机关工作的干部顺利到达,请首长指示。”
我还了一个军礼,高兴地说:“同志们,一路上辛苦啦!欢迎你们来南京军区工作,我们是一家人了!”
8月30日至9月5日,军区在南京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装修一新的华山饭店敞开了玻璃大门,电梯上下忙碌着。门前的水池里,花石相交,珍珠般的喷泉在夏日的阳光下蒸腾起一道道七色彩虹。军区驻福建、江西省部队师以上领导是第一次来军区开会,这是新的南京军区组建后召开的首次军区党委扩大会议。
我和军区党委副书记、政委傅奎清在会上先后作了报告,军区党委常委刘伦贤、于永波、陈辉分别对精简整编中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我代表新的军区党委号召各级领导和机关,都要用“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实际行动来改进工作作风,为新的南京军区谱写光彩的篇章。
傅奎清政委在报告中,要求到会的同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勇于改革,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热烈的掌声中,军区老领导唐亮、肖望东、聂凤智、杜平、江渭清、惠浴宇、钱钧、饶子健、詹大南、刘西元、鲍先志、龙潜和江苏省、南京市的领导同志韩培信、顾秀莲和张耀华等一起来到会场。我拿起话筒,向会议代表一一作了介绍。见到新的南京军区顺利合并,见到华东部队新人辈出,花甲之年和古稀之年的各位老领导,个个心情激动。
任过南京军区政委和福州军区政委的江渭清显得分外欣喜。他第一个讲话:“我在路上想了一首诗:‘东南屏障更坚强,维护和平捍海洋;保卫神州兴四化,长城万里世无双。’我把这首诗送给同志们,以此表达我对两大军区机关顺利合并、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圆满成功的热烈祝贺!”
老司令员聂凤智用激昂的声音说:“我送给大家三句话,一句是祝贺、祝贺、再祝贺。祝贺两大军区机关顺利合并;祝贺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开得成功;祝贺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第二句是团结、团结、再团结。军区机关合并之后,要搞好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同志之间的团结;要搞好军政、军民团结;还要搞好新老团结,退下来的同志要支持在位同志的工作,在位的同志要尊重、关心退下来的老同志。第三句是老同志人退下来了,革命的思想、革命的热情、革命的责任感不能退,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要教育好青年一代,特别要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语重心长,情深意切!
这次党委扩大会议充分体现了新的南京军区党委朝气蓬勃,这是一次团结奋进的会议。军委、总部对我们这次会议和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工作十分满意,我们做到了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作风上和感情上真正合在了一起,为开创军区部队建设的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陈云来到南京视察。他在中山陵绿荫环抱的住所高兴地接见了我和傅奎清政委。当他听了我和傅政委关于两大军区合并整编的情况汇报后,兴奋地挥毫题词:“闻鸡晨舞剑 借萤夜读书 书赠向守志 陈云八十二”。他又录古诗一首: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书赠傅奎清 陈云 八十二”。
洁白的宣纸上盖有两方红梅般的朱印,恰似老一辈革命家的赤子丹心!
我端详着浓墨朱印,兴奋地读了两遍,对陈云同志说:“第一句话就是鸡鸣起床,对我来讲就是早上锻炼身体,部队就是出操练武。第二句话借萤夜读书,是要抓紧时间看书学习,攻读马列。白天工作忙,夜里苦读书,是不是这个意思?”
陈云同志笑着连连点头。
1985年,在总后勤部洪学智部长的关心支持下,在江苏省军区副司令王太岚的指挥下,盐城副食品基地经过大家辛勤劳动,当年投资当年受益。
我和傅奎清政委顶着黄海边凛冽的寒风,踩着海滩上的泥泞,来到盐城副食品生产基地,和浑身泥水的干部战士一起挥锹挖土,并询问部队能不能吃上热菜热饭,开水充足不充足,叮嘱部队要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身体。我对大家说:“春节快到了,给每人慰问两斤猪肉,表示军区党委和机关的一点心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嘛!”傅政委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们看望了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又去慰问离退休的老同志。我们先后到蚌埠、合肥、六安等地,连续跑了8个干休所,和400多位老同志交谈。谈学习、谈生活、谈思想,谈健康长寿,常常引起一阵阵的畅怀大笑。我们还帮助干休所解决了房屋通风漏雨和经费等实际困难。
新的军区党委成立后,我们一直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促进部队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抓基层改变了基层的面貌,打基础加强了基础的设施。在收获的金秋季节里,军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了继续抓好基层建设的决定:集中主要精力抓基层,打基础!
会后,我和傅奎清政委及其他常委都分别带领军区机关干部到部队抓基层,指导部队加强全面建设。
蹲点、代职,各级领导像50年代下连当兵一样,重温战士的生活。从抓养猪、种菜、订食谱、自来水、玻璃窗、小板凳开始,到革委会、共青团、党支部的工作以及打球、唱歌、谈心、爬山、看图书和读报纸等八小时之外的各项业余活动,从生活设施到思想建设,一样一样,一件一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军区还在军事训练中开展争当“小老虎”活动,广大青年官兵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大练兵,带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从连到营、从营到团、从团到师、从师到集团军,一片生气勃勃。新时期的南京军区部队,生龙活虎,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