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 唱红《我想去桂林》的韩晓 过气歌星同样生活奢华 儿子已7岁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新疆旅行。
想看吐尔根杏花沟的旖旎风光,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但一直都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给耽误了下来。
今年3月底,我终于下定决心,给自己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其实我想,有很多朋友所面对的情况,都是跟我一样的吧?
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
等有钱的时候呢,却又没时间。
这可不就是跟《我想去桂林》这首歌中所唱的,一模一样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流行乐坛迎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众多好歌纷纷出炉,无数歌星脱颖而出——毛阿敏、刘欢、韦唯、田震、那英、毛宁、杨钰莹、林依轮、景岗山、朱桦、陈少华、高林生、伊扬……
一口气,我们可以数出几十名当红歌星的名字来。
那可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啊。
这其中,也包括了一名叫韩晓的年轻歌手。

1994年,我们在广播电台的“流行音乐排行榜”的节目中,第一次听到了他所演唱的《我想去桂林》这首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其实这首歌首先打动我们的,是歌词。
词作者是陈凯,他通过讲“大白话”的方式,将当时的年轻人(其实现在也一样)所面临的困局,绘声绘色地表达了出来。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而曲作者张全复呢,则有感而发,将这首歌词,给谱上了曲子。

这首歌的曲调也很欢快,朗朗上口,易于流行。
所以很快,就流传了开来。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当然韩晓的嗓音也很有特点,用现在的话说,有一点“烟熏嗓”的感觉,再搭配他18岁的笑脸,有点阳光,又有点桀骜不驯,很符合当时年轻人们的定位。

这首歌几乎一夜之间,便成为了90年代那拨年轻学子们的“心头好”。
如今30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听这首歌的人,大多已经成为了“中流砥柱”,皱纹爬上了额头,头发也渐渐花白。而那个唱红这首歌的韩晓,也不再年轻。
可是,如今,各位都还记得他吗?
当年红极一时的著名歌星,如今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一、
很多歌迷以为韩晓是广东人。
其实并不是。他和现在正走红的周深一样,是个贵州人。
他1976年2月14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
他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也算是出自演艺之家。

从小,他就对音律感兴趣。父母在台上唱,他就在台下咿咿呀呀地跟着学。
那时,他认为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京剧演员,几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是他的母亲不同意。大概是认为自己学戏太苦,而且还不一定能唱出来,所以就希望儿子能够按部就班地读完小学中学,然后考上大学,再找份工作,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然而韩晓的学习成绩却并不理想。他的心思似乎也全没放在课本知识上,每当放学铃声响起,他都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然后一溜烟地跑回家,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练台步学造型,不亦乐乎。

小学刚毕业,他便被北京舞蹈学院选中,学了6年中国民间舞。在北京的那几年,不仅使他的艺术天份得到了发挥,而且更加开阔了他的视野。毕业后他回到贵州,很想将自己所学完全地展现出来,然而一些文艺团体内部所特有的明争暗斗,使他有些无所适从。再加上他对自己的专业志得意满,所以他在干了3个月,便打点行装,加入了“南下”的大军,去了广州谋机会。
后来,哪怕是到了现在,我想韩晓都会认定,这是他一生所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尽管他当时才不过17岁。

他进入到了当年在广州赫赫有名的“卜通100”歌舞厅,担任起了一名伴舞演员。
在这里,就不得不给大伙说一说“卜通100”的发展史了。
当时,改革开放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吃饱穿暖之后,对于娱乐生活,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因此一些歌舞厅、夜总会便应运而生,并且呈现了“野蛮生长”的态势。

当时单单在广州,就有上百家音乐卡座,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
“卜通100”是广东第一家个人承包的歌舞厅。它的老板,就是为《我想去桂林》创作歌词的陈凯。陈凯并不是学艺术出身,只能说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可是他却很有钱。
他一下子就拿出了300万,在东山宾馆打造出了一个金碧辉煌的演艺场所,不仅灯光、音响都是顶级配置,而且歌唱演员和舞蹈艺员,也都是很优秀的。

当年在“卜通100”最红火的时候,许多大牌歌星,都曾在这里驻唱过,像崔健、那英、火风等。据说那时黄绮珊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卜通100”担任歌手,然而面试了三次,都没有通过。

但韩晓却在“卜通100”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他首先表现出了对歌唱的热爱。那时候“卡拉OK”刚刚流行,韩晓没事也会上去喊两嗓子,没想到竟引起了“卜通100”的老板陈凯和“卜通100”乐队队长毕晓笛的注意。
毕晓笛算是广州最早的音乐制作人,曾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担任编曲。1994年,陈凯和张全复创作出了歌曲《我想去桂林》,毕晓笛认为这首歌很适合韩晓的声线,便与韩晓签下了两年的歌手合约。

他们都没想到,这首歌进入全国广播电台打榜后,竟然会引起那么巨大的反响。年仅18岁的韩晓因此一炮而红。
我记得那时候,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的歌声,电视上也不断播出韩晓载歌载舞的MTV影像,他那“人畜无害”的阳光大男孩的形象,就那么牢牢地深植在了无数歌迷的脑海之中。

凭借《我想去桂林》这首歌,韩晓真是吃够了“红利”。他不仅获得了1994年度广东“岭南新歌榜”最具潜质新人奖,和上海“中国原创音乐榜”的最佳新人奖,而且还和陈凯、张全复一起,免费获得了前往桂林市免费旅游的机会。

那时的他,真算是风光无限啊。
可他和众多年少成名的歌星一样,出道即巅峰。
尽管他后来也推出了《风中的我对你说》、《大头皮鞋》等专辑和歌曲,但流行程度,显然不让《我想去桂林》那么大。

而且他自己也说,因为走红的速度太快了,快到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全面的规划。
当时他其实有请一名声乐老师,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然而他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令老师很生气,干脆不教了。于是韩晓就只能在自我摸索中,先模仿别人,再发展自己。

可能因为当时韩晓还太年轻,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路有千万条,他自以为是地认为,就算自己以后不再唱歌,也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但很快,现实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
上天对韩晓是宠爱过的。
他走红之后,获得了很多发展资源。况且他还具有自己的优势——舞蹈演员出身,走唱跳这条路,也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他却偏偏对慢歌情有独钟。可是慢歌通常对歌者的演唱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又偏偏是韩晓的弱势所在。所以,一个人盲目自信,真是要不得。不懂得“扬长避短”,更是一大损失。
所以这之后韩晓所推出的许多慢歌,都未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

反倒是同样舞蹈艺员出身的郭富城,一路高唱着《对你爱不完》、《浪漫樱花》、《动起来》等歌曲,一跃成为了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和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齐头并进。

《我想去桂林》这首歌,当年的确很红,但再红的流行歌曲,在三五年之后,都会被新的歌曲所替代。这几乎是所有流行歌曲的宿命。所以聪明如毛阿敏等歌星,都会不断推出新歌,并选择多栖发展。以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韩晓却并没有。
年轻是资本,但同时也会使他的思维陷入局限。
当他感觉自己已经开始“过气”的时候,他也曾很想再度翻红,但他却无力改变现状。

更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都会“另辟蹊径”。韩晓也一样。毕竟在他红到发紫的时候,他也有凭借《我想去桂林》这首歌,给自己攒下来一些积蓄。他的日子远比普通打工族过得安逸又滋润。就算去创业,他也有资本。
年轻人还容易步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以为自己在擅长的领域获得了成功,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一挥而就”。
这种想法,不知让多少“愣头青”挥霍了青春,蹉跎了岁月,尝尽了挫败的滋味。

韩晓在最当红的时候,每天都被喝彩声和赞美声所包围,有点忘乎所以。他一方面享受着当“明星”的荣耀,但另一方面却又觉得这样被曝光的生活,使他没有隐私,没有自由,还很厌倦。那时,他大概还不懂,一个人“得到一样,就必须得放弃另一样”的道理。
他选择了下海经商。
但谈何容易?
他当初从舞蹈艺员转型为歌手,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有“贵人相助”,几乎使他没有走任何弯路。
然而经商却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要吃的苦,可比唱歌要多多了。
所以“呛水”几乎是一种必然。

他先是开过酒吧,但因为缺乏经验,而以失败告终。
然后他又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专业潜水员,每天下到海底采集生物标本,十分辛苦,但乐在其中。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唱歌,于是便“卷土重来”。于2003年复出歌坛,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制作出了一张专辑,名叫《懂了》。在这张专辑中,韩晓尝试了全新的曲风,试图将自己从一个阳光男孩到蜕变成男人的心态转变,展现出来。

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力宣传这张专辑的时候,他又不幸遭遇了车祸,导致颅底骨折,只能卧病在床。这不仅使他“再创辉煌”的计划落空,而且之前的演出合约也全部作废,直接造成了好几百万的经济损失。
好在韩晓的身上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况且结婚后他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所以他也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2015年,他和自己昔日的老同学,同样从贵州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的张媛婷,一同在重庆的财富购物中心,开办了一家“贵州小食记”。富有民族特色的装修、地道正宗的贵州美食口味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种路边小吃,吸引了众多热爱美食的年轻人前来打卡。使得这家店,在短时间内,便成了“网红店”。

紧接着,两人又在重庆相继开了好几家连锁店,以做贵州最有名的“酸汤鱼”为主。据说他们的“酸汤鱼”一年能卖出十万份,可见在当地极受欢迎。

后来,我听到有网友说韩晓“落魄”了,靠“走穴卖唱”勉强维持生计,还得供养自己房子的房贷。这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就算他现在不再唱歌,他单靠“卖鱼”,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他现在对大家说“入不敷出”,那就绝对有“卖惨”的嫌疑了。
而且我们通过韩晓的社交平台发布的信息,就可以看出,他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出国旅行是家常便饭,在豪华游艇上和众多美女互动,也时而有之。其奢华程度,超出你的想象。

当然韩晓在商海中沉浮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唱歌。所以这些年,他一直都没有放弃想“翻红”的执念,不断有新歌推出,但却同样影响力有限。
比如2006年,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最火的时候,他曾推出过一首名叫《葵花点穴手》的歌,旋律还挺轻松幽默的,跟《我想去桂林》的风格有点相似,但出来后却并未引起更多网友的注意。

2017年,他又为网络电影《大梦西游2铁扇公主》献唱了主题歌《余生》,结果电影和歌曲也几乎没给我们留下太深印象。

还有去年,他又推出了一首单曲叫《假如》,试图展示他作为成熟男人深情款款的一面。他的演唱很投入,声线也很浑厚,歌很好听,MTV也拍得精致讲究,可听过的人,又有几个呢?

所以,不管韩晓承认还是不承认,他的“过气”,都已成事实。

但这又如何呢,人生并不是只有走红成歌星这一条路吧。
不唱歌的韩晓,不同样在另外的领域照样混得风生水起吗?
而且他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满。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结婚,妻子很漂亮,并在北京买了房。不过在2017年3月31日他才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人生也因此完美升级。

很显然,孩子成了他最大的骄傲。他通过社交平台曝光了孩子和他小时候的对比照片,感叹遗传基因的强大——父子俩的确长得很像。而他的“蜜儿”今年也有7岁了。

其实韩晓今年也才47岁,他在他们那拨同期出道的歌星中,算是年纪比较小的。所以他的人生仍有无数种可能。也许某一天,他凭借一首新歌再度翻红,也说不定呢。

今天之所以想到韩晓和他演唱的《我想去桂林》这首歌,是因为这次新疆之行,令我们产生了诸多感慨。这次我们一行人,最想去的地方,是新疆吐尔根的杏花沟。结果大家千里迢迢赶来,没有看到绿草茵茵的草原,也没有看到杏花。因为一夜之间,一场雪,把一切都覆盖了。尽管大家说“就假装自己到了一次雪乡吧”,但内心的失落还是不言而喻。

我当即决定在伊宁再多待几天,等雪化了,杏花绽放的时候,再去一趟杏花沟。但我的那些同伴却无法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假期已满,都要赶回去上班。对于梦想中的美景,就只能等下次再约了。

是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一些难以控制的遗憾。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所无力掌控的。但只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就算有一些意外和不如意的出现,又有何妨呢?当你失去一样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得到了另一样。这不同样是完满的结果吗?

那么说到韩晓,大家的耳边,是不是同样响起了《我想去桂林》这首歌的歌声呢?当年,你听过这首歌之后,是否也对歌中所表达的心境,感同身受呢?如今,当我们都不再年轻,回想起年轻时候的时光,又有怎样的感慨呢?欢迎大伙儿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