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
股灾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 股灾与一般的股票波动不一样,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 属于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包括经济危机等有关原因造成。
➢ 第一股灾:1973年香港股灾
• 背景介绍: “置地饮牛奶事件”成为市场的焦点。证券公司日日人山人海,人人都在炒股,都在做‘鱼翅捞饭’、‘白兰地漱口’的日子,都期望通过股市发财,把市盈率、资产价值抛在脑后,最终造成股市大泡沫。
• 事件经过:
1、1973年3月9日星期五恒生指数因市场过度炒作而飙升至1774.96点的历史高位,单日 成交量达6.19亿元。
2、3月12日星期一,股市便因发了3张合和实业的假股票而逐步滑落,引起一浪接一浪的 抛售潮。
3、3月14日,港股交投大减,整体局势悲惨。一方面银根收紧,其次是发现了假股票, 导致持股股民诚惶诚恐,开始疯狂抛售。总成交量下滑至4.03亿元,恒生指数报收 1604.25点。
4、4月10日,4间交易所和银行负责人约见财政司夏鼎基,商讨稳定股市的措施。政府坚 持“不会干预自由市场运作”,但对银行和交易所推出的自发式的措施给予支持。措 施:1. 押后新股,减少股票供应; 2. 抑压抛空炒作;3.部分大型银行同意放宽股票按 借贷款,放松市场银根;4.解除外汇管制。
5、进入8月份,股市仍在不断滑落。其一是立法局通过收紧(银根)开设交易所法案; 其二是陆续发现假股票;其三是银行提高利息。从1973年3月12号跌势开始到9月的 中旬,香港股市已跌了1200点,到年底,恒生指数仅剩下400.21点,跌将近70%。
6、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点,跌幅达91.54%,是历史上跌幅最大的 一次股灾。
➢ 第二股灾:1929年美国股灾
由于市场过热,市场运行和实际运行不匹配,导致出现经济泡沫。其次程式交易和投资组 合保险策略的技术操作和市场信息脆弱等因素,最终诱发导致股票市场的崩盘。从 380.33降至42.84,跌幅为89.05%。
➢ 第三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
日本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太深,积累大量外资进入日本,房市、股市连续上涨,随后出现大 泡沫。在1989年创下了38,916点的历史的高位。
➢ 第四股灾:1993年中国股市
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之后通胀又空前高企,1993年中国开始金融整顿,银根收紧,导致 证券市场资金大面积退潮。跌幅79.1%,最高位1558.95,最低位325.89。
➢ 第五股灾: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
支持美国经济繁荣的网络科技概念,在2000年随着科网股泡沫破灭而结束,投资纳斯达 克高增长,高PE企业的诱因减退,令国际资金流出美国。从5048.62点跌至1114.11点, 跌幅为77.93%。
➢ 第六股灾:2008年越南股市崩盘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越南高达25.2%的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以及过多的外债规模,使国家的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的风险。从1170.67跌至367.46,跌幅 为68.6%。
➢ 第七股灾:2000年台湾股灾
电子行业爆发,股市在经济过热后出现崩溃。上市公司数目少,但开户太多。散户太多, 大部分盲目投资,造成“追高杀低”局面。跌幅为65.75%。
➢ 第八股灾:2007年-2008年中国股灾
屡创新高的PPI、CPI数据已经让市场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和持续通胀的压力,由此 引发的业绩增速下滑,预期也在不断增强。此次达到了中国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点6124.04 点。跌幅61.3%。
➢ 第九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
索罗斯狙击香港,经济增速放缓,GDP同比增幅2.5%。1998年经济出现负增长,通胀逐 渐温和。此次造成东南亚危机,泰铢贬值,造成了香港股市再一次被狙击,跌幅60.05%。
➢ 第十股灾:2000年伦敦股市调整
科技泡沫破灭,从6798.10下降至3480.80,跌幅达48.8%。
大盘跌50%,可称为股灾。按比例看,前几次股灾跌幅都在67%左右。 若跌至70%,一般的股民经历一次,肯定不会再想进股市。这是股灾的可怕之处。